陶瓷器知識

話說,薩摩燒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薩摩燒
薩摩燒

薩摩燒(圖片出處:公益社団法人鹿児島県観光連盟)。

 

薩摩燒是什麼?

即便是知道了日本陶瓷器「產地名+燒」的命名方式,相信不少人聽到「薩摩燒(さつまやき)」,腦海中的GPS大概還是很難定位「薩摩」究竟在現代日本的哪個地方。

只能說沒辦法,比起旅日大熱門的京都、東京或是北海道,從江戶時代薩摩藩改制過來的鹿兒島縣,確實對我們台灣人來說比較冷門,不過有趣的是,比起上面提到的幾個日本旅遊熱點,位在九州南端的鹿兒島其實距離台灣超近的,僅次於台灣人也超愛去的沖繩,但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會跳過它,就算到九州也是往北邊的熊本、福岡去玩,哈哈〜

總之,據我本人不科學觀察,能在10萬分之一秒內(我亂講的)馬上指出薩摩就是現在的鹿兒島的人,不出以下幾類:

1. 歷史宅宅:日本戰國史或幕末史熱愛者,別跟我說你追這些東西會不知道島津家哦〜

2. 日本工藝品愛好人士:在日本玻璃工藝品界,薩摩切子(さつまきりこ)江戶切子(えどきりこ)向來是兩大山頭,只是因為田島硝子的「富士山杯」爆紅(什麼!?你還不知道,趕快去Google一下XD),讓江戶切子的知名度較高。

3. NHK大河劇「篤姫(あつひめ)」的觀眾:真的不誇張,當年台灣接力日本隔年播送篤姬時,可是引發了一陣收視狂潮,瘋到當年一堆人跑去鹿兒島朝聖,大大打開鹿兒島的知名度。

咳〜有點離題了,接下來我們說說薩摩燒的故事吧!

篤姬

呼叫篤姬……或者應該叫她宮崎葵XD,來替大家加加油唄,我們開始進入薩摩燒的世界囉〜

 

薩摩燒的故事

在薩摩燒4百多年的歷史中,薩摩燒大放異彩的時間就像天際的流星一般,短暫但璀璨。

我們先話說薩摩燒的源起……

燒物戰爭(やきものせんそう)

燒物(やきもの)」在這裡的意思是陶瓷器,而不是日本料理店燒烤類的食物,直翻成中文就是「陶瓷器戰爭」,雖然翻成燒烤大戰應該蠻有趣的〜(毆飛)

燒物戰爭其實就是指16世紀爆發在東北亞的萬曆朝鮮之役(日本視角是稱文禄・慶長の役 ; 朝鮮王朝方面叫壬辰倭亂),是關係到中日韓三國的大混戰。

在這場戰爭中攻入朝鮮半島的日本戰國大名,將朝鮮當地的陶瓷技工帶回自己在西日本(主要是九州和中国地方)的領地,讓長期處於瓷器技術後進國的日本,像吃了大補丸一樣,可以進行產業升級,掌握到如何製造瓷器的技術。

日本最早瓷器有田燒的誕生,也是這場三國大戰後的直接結果。

話說,有田燒和伊萬里燒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當時的東亞、甚至是整個人類文明世界裡,中國無庸置疑地是統治瓷器王朝的女王,瓷器的製作工藝是業界頂尖水準,相對於中國的技術和知識,朝鮮(現在的南北韓)大概是瓷器王朝裡侍從的位階,雖然有辦法製作出瓷器,但還遠遠不到有能力輸出海外、定義瓷器審美價值的等級,至於離中國更遠的日本嘛……嘿,根本是瓷器王朝的化外之地了,基本上是處在連瓷器的原料都還無法辨識開發的黑暗時代。

換個說法,當年的瓷器就像是現在很夯的半導體一樣,日本人摸蛤仔兼洗褲,進攻朝鮮不只洗劫了錢財,連高階的技術人員也綁回來協助「蓋廠」,只是21世紀我們是搶著蓋半導體廠,16世紀則是蓋燒製瓷器的窯場。

身為侵攻軍的一員、統治薩摩國的大名島津義弘(しまづ よしひろ),也沒有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撤出朝鮮半島的時候也抓了大概80個朝鮮陶工,分乘3艘船載回到領國薩摩,這些陶工們未來就成了薩摩燒幾個主要分支的祖先:堅野系(現在的鹿兒島市)、龍門司系(現在的姶良市)、苗代川系(現在的日置市)。

燒窯的柴火在九州南端點亮的同時,薩摩燒也正式在日本生根了。

 

黑薩摩・白薩摩

在薩摩藩保護政策下發展的薩摩燒,大致生產兩大類的陶瓷:

黑薩摩(くろさつま、黒もん)

黑薩摩

黑薩摩(圖片出處:沈壽官窯)。

 

以薩摩當地鐵含量較高的陶土燒製而成,主要供作一般庶民的日用雜器,特別是製作成裝燒酒(薩摩燒酎)的土瓶。現代有一款薩摩燒酎的名字就叫做「黑薩摩」,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種另類的致敬呢(笑)

由於黑薩摩的使用場景,多半是照明相對不好的農舍或是廚房(別忘了,古代可沒有現在這麼方便、亮度又足夠的電燈),所以陶工有時會在表面雕上一些簡單的圖樣,一方面增添一點變化和裝飾;另一方面也方便使用者在照明度欠佳的環境中拿取。

總而言之,在朝鮮陶工帶來更先進的製瓷技術改良前,黑薩摩就是一直便有在生產的陶器,黑褐色樸實的外表,耐用也不怕髒。

 

白薩摩(しろさつま、白もん)

白薩摩

白薩摩(圖片出處:沈壽官窯)。

 

朝鮮陶工落地生根、協助「蓋廠」以後,製作出來的「先端科技產品」。除了專供給藩主島津家使用外,也會是藩主到外面應酬時,給其他藩主或幕府將軍的禮物首選。

因為主力客群是上層的達官貴人,所以豪華絢爛的彩繪對白薩摩來說只是基本,為了能迎合上流階級的品味,燒製白薩摩燒的匠人甚至會到京都去取經、學習主流的繪畫流派。江戶時代中後期,白薩摩發展出「薩摩錦手(さつまにしきで)」以及「薩摩金襴手(さつまきんらんで)」的彩繪技術,進入成熟的階段。

另一個白薩摩的特點,就是器物表面會施以「貫入」的釉料,來賦予層次感,生產的種類以擺飾品(置物)或花瓶為大宗,不像黑薩摩多以實用為取向。據說篤姬當年嫁去江戶時的嫁粧,裡頭就有不少的白薩摩。

話說,陶瓷器的貫入(開片、釉裂)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1867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

1867年對薩摩燒來說是值得記憶的一年,標誌著薩摩燒最光輝燦爛的一刻。

透過參加在巴黎的萬國博覽會,日本首次在西方大眾面前揭露她神秘的東方面紗……表面看起來是這樣,但是底下可是暗潮洶湧。

當時日本國內所謂的「倒幕運動(とうばくうんどう,推翻江戶幕府、擁護天皇,進行改革應對西方列強在亞洲的擴張)」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西日本倒幕派的兩大支柱長州藩(位於現在的山口縣)和薩摩藩,在分別經歷了與西方列強的衝突交戰後,深刻地用鮮血(下關戰爭、薩英戰爭)體會到了日本跟西方列強巨大的科技差距,早先一派熱血地大聲嚷嚷著要把「歪國人趕出去(攘夷)」的想法為之煙消雲散。

認清現實的雙方,轉而把槍口轉向相對好下手的幕府,1866年締結了「薩長同盟(さっちょうどうめい)」,大家說好要一起手牽手、心連心,一起殺到江戶城,下架德川家換人做做看,再造日本新時代〜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巴黎萬國博覽會雖然是日本第一次參加的國際盛會,但現代的人可能很難想像,當時所謂的「日本」可是奇葩地分成三個獨立團體參展,分別是江戶幕府薩摩藩佐賀藩(さがはん,位於現在的佐賀縣),各自掛上自家的家徽領銜主演,如實反映了日本國內政局的詭譎和暗潮洶湧。

薩摩藩甚至還特別製作了自己的「薩摩琉球国勲章」,公開在巴黎進行勳章外交,試圖營造「啊哈,我大薩摩可是一個獨立政權喔!各位歪國朋友,咱們不是那邊那個自稱代表全日本的江戶幕府下面的小弟,薩摩跟江戶是平起平坐的,OK?」

配合薩摩藩的大外宣政策,不要讓歪國朋友看小我大薩摩,以為我大薩摩只是個日本的鄉下地方,拿不出像樣的東西,薩摩藩的展示攤位上自然是精銳盡出,參展的薩摩燒(白薩摩)也個個是萬中選一的精品。那個沒有網路、全球資訊流動緩慢的年代,What?來自遙遠東方的神祕島國已經夠有話題性了(日本之前可是鎖國長達兩百多年,外國觀光客沒像現代這麼多啊),沒有想到這個「SATSUMA(薩摩的羅馬拼音)」竟然還能生產這麼精緻美麗的玩意兒〜

挖嗚〜那還不買爆!

這大概是每個貿易商夢寐以求的場景:出國參展->當地市場反應熱絡->訂單接不完、數錢數到手抽筋。薩摩燒在19世紀後半就完美示範了一次,以1867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為契機,富有東洋風味的華麗薩摩燒成功地打開了海外市場,或者精確地說是肥滋滋的歐美市場,開啟了薩摩燒的大輸出時代。

大批大批的薩摩燒被生產出來專門銷往海外,導致後世如果要回顧這段光輝燦爛時期的薩摩燒,可能海外博物館遺留的品項,還遠遠多過於日本國內收藏的,「SATSUMA」也成為薩摩燒行銷國際的日本陶瓷品牌之一。

 

京薩摩

現代京薩摩

各種京薩摩香爐(圖片出處:清水三年坂美術館)。

 

京薩摩(きょうさつま)」是指以京都為中心生產製作、特別是以「薩摩金襴手」彩繪的薩摩燒。簡單的說,就是在白薩摩的基底上,除了進行「錦手」彩繪加工外,另外再用金光閃閃的金箔或金彩描邊裝飾。由於主打京都在地工匠巧手繪製,在千年古都文化氛圍的加持下,十足十地帶有京都婉約細膩的風格。

會有京薩摩的誕生,主要也是因為薩摩燒在海外的熱銷,造成原產地薩摩(鹿兒島)供貨不及,為了能接到這波訂單熱潮(錢潮),薩摩燒開始進行外包分工,在鹿兒島先燒製出白薩摩帶有貫入的素色胚體,再海運分送至西日本進行最後的彩繪加工後,再裝船出口到歐美市場去,因此冠上各彩繪加工地的薩摩燒紛紛誕生,如大阪的「大阪薩摩」、神戶的「神戶薩摩」。

相對於這些徒子徒孫,正宗的鹿兒島薩摩燒則叫做「本薩摩」。

薩摩燒賴以驚艷歪國朋友的薩摩錦手,其實內核的彩繪構圖源流還是從京都這個日本文化發動機偷師過來的,只是因為19世紀西方列強叩關所帶來的機會窗口,讓薩摩燒可以短暫地充當一陣子東洋風格代言人的角色,當京都開始承接薩摩燒的彩繪外包時,作為日本首屈一指彩繪陶器生產地的京燒,將薩摩錦手吸收進來,並融合京燒本身的風格,從而青出於藍走出自己的道路,似乎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果然還等不到19世紀正式落幕,擁有自己窯場的京薩摩出口量,便已經凌駕原生地的薩摩燒了。

京薩摩

京薩摩六角小箱(圖片出處:清水三年坂美術館)。

 

現代京薩摩

現代京薩摩蛤型香合(圖片出處:小野多美枝 Official Site)。

 

現代京薩摩

現代京薩摩抹茶碗(圖片出處:小野多美枝 Official Site)。

 

現代京薩摩

現代京薩摩卵型置盃(圖片出處:小野多美枝 Official Site)。

 

現代京薩摩

現代京薩摩藤文飾壺(圖片出處:新妻守)。

 

現代京薩摩

現代京薩摩蟲籠香爐 紅ぼかし 桜(圖片出處:新妻守)。

 

薩摩燒的沒落

時至今日,薩摩燒已經不見19世紀那黃金20年的盛況,現代日本提到幾個主要陶瓷產地,薩摩燒基本上是榜上無名,很難想像在1百多年前,薩摩燒(SATSUMA)一度是日本陶瓷的代表……

兩個原因導致了薩摩燒的沒落:

遠離日本的主要市場

這大概是鹿兒島本身地理位置的硬傷。

以全日本的領域來看,鹿兒島偏處於西南角,在日本各個時代向來被中央當作是邊陲化外,離日本傳統的主要消費市場京都、江戶是遠的要命,自然在消費文化的敏感度和接收上有著致命的落差,這又回過頭來影響薩摩燒在市場的拓展。

 

遠離世界的主要貿易航線

以地方的角度回顧日本的幕末歷史,那大概真的是鹿兒島(薩摩藩)千年一遇的機會窗口。

怎麼說呢?

當薩長同盟成功地推翻江戶幕府、擁立天皇,讓日本成為一個中央集權一體化的民族國家後,廢藩置縣後鹿兒島的命運就被決定了,基本上就是再次回到邊陲的角色。對海外想要跟日本進行貿易的國家,首選的貿易港口會是神戶、橫濱,但絕對不會是鹿兒島的港口。

在還是地方大名薩摩藩的年代,鹿兒島可是有機會自行跟海外進行貿易,別的不說,就拿整個江戶時代2百多年的時間,薩摩藩藩主島津家就靠著獨佔琉球貿易而賺得缽滿盆滿,直接地讓島津家有不計成本支持薩摩燒發展精緻陶瓷的底氣,更不用說在19世紀以這樣的地利之便,可以率先引進西方科技,跟江戶幕府叫板。

同樣的地理位置拿到現代沒有任何變化,但為什麼現代的鹿兒島影響力遠遠低於19世紀的薩摩藩呢?

其實就是政治共同體的想像以及劃分差異而已,鹿兒島究竟是應該是大日本的一員,還是獨立自主的薩摩王國呢?假使島津家治下的薩摩藩1867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後,走上另一條獨立的道路,今天的薩摩燒會不會是另一種風貌呢?比如像英國的Wedgwood一樣,成為「薩摩國」標誌性的精品陶瓷,持續積累「SATSUMA」的品牌價值。

歷史沒有如果,雖然已褪去當年的風華,但薩摩燒在風起雲湧的日本幕末,仍然在歷史上寫下一頁傳奇。

 

你也許會喜歡

無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