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結晶是什麼?
花結晶(はなけっしょう),跟之前介紹過的「曜変天目茶碗(ようへんてんもくちゃわん)」一樣,都是結晶釉的一種。
結晶釉(けっしょうゆう)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摻入的釉藥中的氧化物,在窯中燒製時產生化學反應後形成結晶(嗯,主要就是理化課本裡頭讓你頭疼的氧化還原反應,這裡就不多講了,有興趣了解的請去問你的理化老師XD)。不同的氧化物以及金屬成份,相應會長出不同的結晶類型和顏色。
像「曜変天目茶碗」上美麗如星空的結晶,就是釉藥裡頭含有氧化鐵的成份。而「花結晶」則是添加了高比例的氧化鋅,有時甚至會佔到釉藥比例中的3成,燒製完後在器皿表面長出的結晶,彷彿將花朵綻放時的美瞬間凍結,令人屏息。同時,在燒製過程中各種變數的影響下,即便是同一個窯燒出的同一批成品,各自的花結晶也都有細微的差異,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
結晶釉工藝本身誕生於19世紀末的歐洲,當時因為氧化鋅開始大量被應用在油畫顏料相關的藝術創作上,因此讓人們有機會嘗試運用在陶瓷的彩繪當中。雖然在明治維新以後傳入了日本,但由於製造難度高,並未廣泛流傳。
目前日本「花結晶」主要生產的地方,以「京燒・清水燒」為大宗。以花結晶剔透迷人的裝飾性,果然還是要京都這樣的「花之都」才配得上啊〜
如何長出花結晶?
把窯的溫度拉到1200度以上燒製,是花結晶生成的基本要件。
當窯內的溫度到達1200度以後,再稍微降溫個100度左右,持續3~4小時,讓釉藥中的氧化鋅可以慢慢地結晶,產生針狀、波紋、星形、冰花、晶簇等各種結晶類型。 要「培育」出一朵朵美麗的結晶花,除了需要嚴密的溫度控制外,室外溫度的季節差異,也會讓結晶化的程度等發生變化。
如果你沒有耐性給足時間好好培養結晶,那麼「花朵」就會綻放得不完全;相反的,結晶時間如果太長,「花朵」就會散開凋零。
由於燒製時完全看不到窯內,因此很多細節的掌控都依賴於陶藝家的經驗和直覺。雖然現代可以用測溫錐來精確量測窯內溫度,但是結晶釉藥的配製,以及各種花結晶的「培育」,還是得靠著不斷的試誤,一次又一次地累積出讓陶藝家滿意的「花種」。
花結晶可以用在哪邊呢?
話不多說,直接看圖囉〜
今天的內容還喜歡嗎?如果你有想要知道的主題或日本工藝,歡迎告訴我喔〜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