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換換口味,來聊聊日本瓷器的那些事兒吧〜(茶)
螢手是什麼?
「蛍手(ほたるで)」是一種使用在瓷器上的裝飾技法,在鏤空透雕的瓷器上淋上透明釉,讓透明釉自然地把孔洞填起來後燒製而成,就像在瓷器的空洞安上玻璃窗一樣;這種技法在中國則叫「米粒燒」或「玲瓏瓷」,從中日這些命名的方式,多少可以讓人心領神會到「螢手」的幾個特徵:鏤空透雕的孔徑通常不大、具有透光性。
還有更重要的是,這招「螢手」只會用在瓷器上。
雖然說,理論上螢手用在陶器上頭不是不可以,可是整個調性就是不搭。好比技術上來說,你一定可以把一間走樸拙鄉村風格的文青磚屋的牆打掉,硬是裝上整面的玻璃落地窗,但是你知我知,這看起來就是怎麼看怎麼怪,相信大家腦海中模擬出來的畫面,都會覺得哪裡不對勁(如果你是少數覺得沒有怪怪的人,請跟我聯絡一下,我們好好談談)。
螢手的前身:透雕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小孩也不是一天就蹦出來的(咦?)
先說一個大概念,在人類的器物演進史中,瓷器一定是在陶器出現或成熟後才會出現的,世界上絕對沒有一個地方,會輪子都還沒發明,就突然出現車子滿街跑的架空宇宙。任何技術的產生,一定會有前面一段長或短的積累,不可能憑空跑出什麼黑科技。
人永遠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向更遠的世界。
既然螢手是瓷器的「御用技法」,那麼在過去漫漫的陶器製作歷程中,都沒有人想到用類似的技術來裝飾陶器嗎?
有的,就是接下來要說的「透雕」。
「透雕」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在陶器上面挖洞鏤空,其實一萬年前的遠古人就會做了。但是,因為當時的燒製技術還不成熟,加上經過鏤空後,必然會造成器物強度的下降,導致這種遠古透雕陶器能完整留存的,就像日本製造的壓縮機一樣,非常非常地稀少。
要等到人們對陶器的燒製技術掌握的七七八八以後,才逐漸開始留下透雕陶器的製品傳世,而最能發揮透雕技法之所長的器物,就是那些可以通氣、透光的香爐和燈籠之類的。
當人類的物質文明繼續推移,為陶器上釉的技術被發展出來,接著白泡泡幼綿綿的瓷器也誕生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把釉藥結合透雕的特性,然後應用到相性超合的瓷器上面,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螢手的兩個關鍵字:夏天・視覺系
說到這裡,你大概可以知道為什麼螢手是瓷器的好朋友了吧?
因為瓷器本身自帶輕薄(不是指人品啊)、略為透光的材質特性,天然地跟螢手這種表現剔透颯爽的技法風格水乳交融。
陶器受限於陶土材質特性的關係,器物壁面不容易做薄。壁面太厚,很容易讓釉藥沒有辦法完全封填鏤空的孔洞,孔洞沒有填完全,嗯……酒水倒進去後,你就準備來接漏水了。另外呢,就是前面我們提到的,陶器樸拙侘寂(わびさび)的美學風格,實在不適合螢手這種BlingBling透亮的路線……
所以,誰說夏天喝飲料一定要用玻璃杯的,欣賞倒映在螢手瓷杯中的光影、啜飲著美酒,也是很清爽療癒啊〜
如果你是視覺系美學的愛好者,相信螢手瓷器一定也會成為你的好朋友的(握手)!
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