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器知識

話說,日本陶藝的「スリップウェア(Slipware,泥釉)」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話說,日本陶藝的「スリップウェア(Slipware,泥釉)」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話說,日本陶藝的「スリップウェア(Slipware,泥釉)」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圖片出處:伊藤丈浩IG)。

 

今天來談談台灣比較少接觸到,卻是日本陶藝裡頭一個蠻有特色的裝飾技法——泥釉。

泥釉(スリップウェア,Slipware)是什麼?

日本陶藝的「スリップウェア(Slipware,下面都用「泥釉」來稱呼)」技法,是把適度調過水、呈現泥漿狀的化妝土澆淋在陶器上進行裝飾,可以當作就像是把化妝土當成顏料、素燒的陶器作為畫布,然後在上頭作畫一樣。

另外有一種跟泥釉類似的技法,叫「イッチン(Icchin)」。差異在イッチン比起泥釉的固態程度更高,塗上器面乾燥後會呈現立體的突起,不像泥釉或一般釉下彩一樣平貼在表面。

只是泥漿狀的化妝土,究竟還是跟真正的顏料有差,沒辦法畫出太過精細的線條。不過卻也因為它不會馬上固化的特性,別具巧思的陶藝家會利用這一點,用一些小工具勾勒出特殊的圖紋變化。

如果你有看過蛋糕師傅在蛋糕上用奶油擠花袋(器)做裝飾的話,泥釉技法的操作就類似那種感覺。

有別於一般釉下彩裝飾技法的精雕細琢,泥釉的美在於那富有生命力的躍動感。由於需要陶藝家集中心神、一氣呵成地把化妝土澆淋出各式的圖紋,因此泥釉作品通常自帶著簡潔俐落的颯爽氣場,沒有太多繁複裝飾的原始魅力。

然而,泥釉技法不是什麼新奇的玩意兒,新石器時代的人類老祖宗們就會用這招來裝飾陶器——簡單、方便、好上手。不用製造特別的工具(雕刻刀、畫筆),也不用調製什麼神秘的配方(釉藥),一切都只要順手調一下旁邊黏土的比例,就可以直接在素燒好的陶器上做出簡單的裝飾了。

正因為泥釉是如此的簡單原始,世界上主要的文明像中國、中東、古希臘羅馬都曾經出現過泥釉陶器的蹤跡。只是後來大多隨著文明精緻度的升級,又將泥釉逐漸地「遺忘」在歷史的角落,轉而發展出更高大上的裝飾技法。

不過有趣的是,日本彷彿像是自絕於世界之外,保持了相當長的時間都沒有發展出的泥釉技法,反而在近代的某個機緣巧合下,才重新「發現」了泥釉這塊失落的環節……

 

泥釉的故事

急速工業化下,對人性溫度的重新擁抱

接下來我們撥快時間,直接快轉到19〜20世紀的時空。

起源於英國的工業革命成功以後,在經過100多年的不停地向外傳播,經過商業往來、戰爭、殖民,終於在明治維新後,大範圍地在遠東一角的日本推展開來,快速的工業化確實讓日本得以晉升至列強俱樂部,不過機械化取代人力的過程中,批量生產出來便宜但是品質不佳的民生用品,也同步快速地佔據了市場,嚴重打擊了傳統的手工作坊……

後面會發生的事情,想必生於現代的我們也不陌生:傳統工藝技術淹沒在工業化的浪潮下,經歷長久歲月傳承的技術面臨失傳的危機。

日本在19世紀中後期富國強兵的大旗下,全國風風火火地投入了現代國家建設的熱潮,傳統工藝技術的消亡相對之下是被捨棄的一方,國族的救亡圖存才是最重要的。等到日本在接連兩次的大戰(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獲得勝利,作為一個近代化國家的國體得到了確認後,隨著明治天皇駕崩新天皇的繼位,日本社會才有機會稍稍緩口氣迎來整體風氣較為自由開放的大正時期,也開始思索及謳歌個人主義、人文主義、自然主義等「軟性」的事物。

太陽底下沒什麼新鮮事,這在人類歷史上不是第一次,只是消失的速度從來都沒有像工業化這麼快而已。而作為工業革命的先行者英國,早就已經先一步發生了這樣的「慘劇」,並且刺激了「藝術與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的誕生,推崇手工藝匠人的自由性和創造力,有別於無靈魂的機器生產(來來來,英國人只示範一次)

當這股反璞歸真的反工業化風潮席捲歐美的時間,大略就是日本還悶著頭搞富國強兵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

因此,當一個遠渡重洋從英國來的藝術工作者伯納德・里奇(Bernard Leach),決定在1909年搬到日本東京長住時,正好為日本當時的文化焦慮帶來了新福音,提供海外成功經驗作為背書,刺激了日本未來「民藝運動(民芸運動、みんげいうんどう)」的展開。

是的,日本民藝運動的核心人物柳宗悅(やなぎ むねよし)濱田庄司(はまだ しょうじ)兩人,是里奇一生的摯友。

 

橫跨英日兩國的漫長追尋

里奇最早是東京上野的自宅開班授課,教授當時對日本還蠻新潮的銅版蝕刻畫。

不過,隨著跟柳宗悅和濱田等日本文化人士交往漸深,李奇接觸到了東方的茶道、禪宗和陶藝,最後他完全地沉浸在陶藝的世界中,甚至還拿到京都著名陶藝家第七代尾形乾山(おがた けんざん)的「免許皆伝(めんきょかいでん,相當於我們出師的意思)」。

你一定會問:那那那……銅版畫教室咧?

嗯,我們的里奇先生已經找到了他後半生的靈魂寄託了,銅版畫什麼的,啊〜let it go〜let it go〜

某一天,柳宗悅和他的好夥伴們無意間獲得了一本英文書「Quaint Old English Pottery(古色古香的英國古陶器)」,主要是介紹古代英國的陶器,其中「Slipware(泥釉)」的內容極大地勾起了他們的興趣,但可惜的是,在1909年書本出版的時間點,這個技法已經失傳,英國的工業化進程先一步消滅了它。

但是這給了里奇新的啟發和刺激,不久之後,他就偕同當時還年輕的濱田庄司回到英國去建立自己的窯場「Leach Pottery(姑且翻作「里奇窯」吧)」,復興泥釉這個失落的技法。

後來的結局我們也都知道了。「傳說中」失落的泥釉技法,就在里奇和濱田兩人找出英國古泥釉陶器的破片,然後「逆向工程」成功後再度復活了〜Yes,這個世界又因此找回了一個美好的事物。

之後,伯納德・里奇通過他融合東洋和西洋美學的陶藝,豐富了手工藝的內涵,也作育了無數前來拜師習陶的藝術工作者,成為了「英國陶藝工作室之父(Father of British studio pottery)」。另一方面,濱田庄司則攜帶著英日合作的結晶「泥釉」,以及親歷歐美工藝美學的經驗,返回了日本最後落腳在益子町(ましこまち),也就是「益子燒(ましこやき)」的產地。

話說,益子燒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濱田將當時正瀕臨沒落的益子燒,連結上了好友柳宗悅提倡的「用之美(用の美)」民藝運動美學,並積極地引入海外陶藝創作者的交流,讓益子燒一躍成為日本民藝運動的重鎮。1955年(昭和30年),濱田庄司被認定為人間国宝(にんげんこくほう)

話說,日本陶藝的「スリップウェア(Slipware,泥釉)」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手持泥釉陶盤的濱田庄司(圖片出處: 濱田庄司記念益子参考館)。

 

話說,日本陶藝的「スリップウェア(Slipware,泥釉)」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伯納德・李奇(Bernard Leach)(圖片出處: Wiki)。

 

話說,日本陶藝的「スリップウェア(Slipware,泥釉)」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1930年旅美拿著泥釉陶器的柳宗悅(圖片出處: 日本民藝館)。

 

關於泥釉的逸話

據說當時為了要再現古陶器上「矢羽根」圖樣的泥釉裝飾,讓李奇和濱田兩人傷透了腦筋。

話說,日本陶藝的「スリップウェア(Slipware,泥釉)」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直到有一天兩人共進早餐時,突然地解答就自動在眼前出現了!!

原來在塗好奶油的土司上頭抹果醬的過程中,奶油刀不小心從用抹上果醬的地方畫過去……神奇的事情就這麼發生了,百思不得其解的「矢羽根」就這樣輕鬆地跑出來〜

大喜過望的兩人,立馬就跑到工作室依樣畫葫蘆,失傳已久的泥釉技法總算再次重現江湖。

點開下面的影片,會更容易了解「矢羽根」圖樣的泥釉作法喔!

 

泥釉是怎麼做的?

1. 做好陶板。

2. 在陶板上頭淋上泥釉,進行裝飾。

話說,日本陶藝的「スリップウェア(Slipware,泥釉)」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3. 然後放置等泥釉的圖樣乾燥。

話說,日本陶藝的「スリップウェア(Slipware,泥釉)」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圖片出處: をちこち)。

 

4. 等泥釉圖樣大致乾燥後,立刻將陶板拿去模具作成想到的器物形狀,比如碗、盤、杯子之類的。

5. 再把成形的陶坯放置乾燥後,進行素燒。

6. 最後上釉,再進窯燒製後就完成啦〜

可以點開下面的影片,腦中會更有畫面。

 

今天的內容還喜歡嗎?如果你有想要知道的主題或日本工藝,歡迎來信告訴我喔〜

 

你也許會喜歡

無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