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談

日本原始人的廚餘能拿來幹嘛呢?這個東西完全顛覆你的想像!

日本原始人的廚餘能拿來幹嘛呢?這個東西完全顛覆你的想像!
陸平物

(圖片出處:美浦村文化財センター)。

 

來自千年前祖先的遺贈

7,000年前遠古的日本人祖先繩紋人(じょうもんじん),在水邊的居住地每天狂喀新鮮水產後,隨手丟棄的貝殼廚餘,在日積月累下疊成了厚厚的「貝塚」。

當年的大啖美食的原始人鐵定不會想到,這一大批多達5萬袋(一袋大約20kg〜30kg)的貝殼「遺物」,會給數千年後茨城縣美浦村的子孫造成了一個不小的困擾……

 

當作垃圾處理掉,還是?

因為經過美浦村的國道125號工程,而被發掘出來的「大谷貝塚」,在考古隊調查結束後,留下了好幾萬袋沒有被國家列為「文物」的貝殼廚餘遺物,幾百噸的貝殼(老祖宗真的蠻會吃的)堆放在美浦村文化財中心,衍生出的保管問題,讓中心負責人川村勝傷透了腦筋。

雖然大可以作為垃圾廢棄物處理掉,一了百了省得煩心,但總覺得就這麼丟掉有點可惜,於是川村桑便跟長期借用中心場地舉辦繩紋土器體驗教室的「縄文土器研究部會」搭上了線,計劃利用這些大量挖掘出來的貝殼廚餘,打造一個新的在地特產品。

 

「陸平物」的誕生

說是這麼說,不過問題來了,要把這些貝殼做成什麼有趣的東西,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呢?

在日本提到茨城縣的名物,其中之一就是「笠間燒」陶器了。要是想蹭知名度的話,搭一下這班順風車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話說,笠間燒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既然方向定了,乍看之下應該是個不難進行的企劃案,但進行起來卻出乎意料地花了不少時間。

最早的發想是把貝殼磨碎成粉末,跟陶土混合後直接燒成陶器。OK,然後就打完收工啦!

沒想到「代誌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做出來的成品狀況令人不敢恭維,於是接下來便開始了2年半不斷地試行錯誤,最後終於發現最佳的黃金解決辦法是,把貝殼粉以10%的比例混入釉藥當中,再塗上陶器後進窯燒製。

登愣!結果出來的成品就是由笠間燒名窯「向山窯(こうざんがま)」協助燒製的「陸平物(おかだいらもの)」〜

陸平物

苦盡甘來,看這幾個和藹的阿姨們笑得多開心啊〜右半邊的背景,就是部分貝塚的遺跡喔!(圖片出處:美浦村文化財センター)。

 

看到這裡,應該有人會很好奇,為什麼要把陶器成品命名為「陸平」呢?

背後的理由其實也沒有那麼複雜,我們外國人可能沒什麼概念,但是美浦村做為日本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附近卻有全日本規模數一數二的國定史蹟「陸平貝塚(おかだいらかいづか)」。整個史蹟範圍東西約250公尺、南北長約150公尺,裡頭總計有8個貝塚群,早在1879年(明治12年)便被發掘調查,號稱「日本考古學的原點」。

雖然「陸平物」使用的貝殼材料不是直接來自國定史蹟「陸平貝塚」,但這完全不影響美浦村吃了秤砣鐵了心,明擺了就是要去蹭史蹟的知名度(這樣有沒有內容物與標示不符的問題啊,笑)。

不過呢,陸平物也不是單單只是掛「陸平」的名號而已,它的陶器造型和設計可都是有講究的。

首先是器皿的造型是取材自真實的繩紋土器(別忘了企劃的成員可是有「縄文土器研究部會」的人啊),藍色和黑色交融的彩繪,則是繩紋之海的意象;器皿上斜紋和漩渦的紋樣,則是致敬貝塚遺跡層層疊疊的構造,以及繩紋土器經常出現的漩渦紋樣。

筷架的造型也不是隨便做做的,原型是「陸平貝塚」出土的著名繩紋「双口土器(そうこうどき)」,一整個誠意滿點。

總之,希望人們買回家後可以在使用的同時,也能發發思古之幽情,感受一下繩紋老祖宗的生活(縄文時代の人々の暮らしに思いをはせながら使ってもらえたら)。

双口土器

陸平貝塚的看板文物「双口土器」,筷架的造型是不是跟它有87像?(圖片出處:美浦村文化財センター)。

 

今年只限量製作30組,每組裡頭有杯子和筷架各2個,以及小皿、小鉢各1個,總共只要日幣7500元。目前只能在美浦村文化財中心購買,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至於未來有沒有機會讓更多人買到這組別具意義的特產品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你也許會喜歡

無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