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藝品

話說,日本的阿波しじら織(阿波梭織)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話說,日本的阿波しじら織(阿波梭織)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話說,日本的阿波しじら織(阿波梭織)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表面細小的凹凸皺褶,是阿波しじら織(阿波梭織)的獨特標記(圖片出處:株式会社岡本織布工場)。

 

「阿波」這個奇怪的地名究竟是日本的哪裡?

先說「阿波(あわ)」這個有點可愛的名字,可不是某位仁兄的暱稱(阿明、阿華之類的,更不是功夫熊貓的主角……),而是指現代日本的德島縣(とくしまけん)

那麼德島縣究竟在哪裡呢?

話說,日本的阿波しじら織(阿波梭織)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紅色框起來的地方就是德島啦〜(圖片出處:Wiki)。

 

德島縣所在的四國島東南隅,在古代日本令制国(りょうせいこく)的地方行政劃分屬於「阿波国(あわのくに)」,在比較需要凸顯地方特色的場合,日本人會習慣用古代的稱法來代替(比如說飛驒牛、日向夏柑),算是某種繼承古代地方榮光及傳統。

有別於知名度較高的東京、大阪、北海道等觀光熱點,四國島本來就是日本旅遊偏冷門的地方,不是說日本除東京以外的地方都是鄉下嗎(笑)

所以如果看到這邊,你對阿波(或德島)的印象只有「阿波舞(阿波踊り、あわおどり)」,那真是恭喜!你跟大部分日本人差不多,提到德島9成以上腦海中會浮現的,大概就是像……

話說,日本的阿波しじら織(阿波梭織)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圖片出處:Discover Japan)。

 

超歡樂的阿波舞啊啊啊啊啊!!!

 

源於一個女性的創意——阿波しじら織(阿波梭織)的故事

咳咳〜扯遠了,話說回來我們今天的主題是阿波しじら織(以下都用「阿波梭織」來稱呼)啦!

在日本各式各樣的工藝當中,阿波梭織算是相對年輕的,從明治初年誕生至今,也不過1百多年的歷史。

開發出阿波梭織這門工藝的人,是位名叫海部ハナ(花)的女性。

根據傳說,她開發的靈感,是來自於一場突如其來的陣雨,把她晾在外頭的和服淋濕後,又被夏日的艷陽曬乾,和服因此產生了凹凸不平的皺褶,因此讓海部著手改良原有的織法,最後研發出表面帶有凹凸質感的「阿波梭織」。

不知道海部女士的傳說,有沒有讓你有一種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落下,因此靈光一閃提出萬有引力的既視感呢?

話說,日本的阿波しじら織(阿波梭織)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晚年的海部ハナ(圖片出處:立木写真館百年史)。

 

雖然上面的這段開發逸話真實性有點可疑,不過技術面上,阿波梭織可是實打實的沒話說。

海部在原先簡易的平織法基礎上,改以3根經線為一股,水平方向拉一根緯線的編織法,來實現布料表面不同的張力差,這個不均勻的張力差現象成就了阿波梭織凹凸質感的獨家標記。

再更進一步,織工就可以利用阿波梭織張力差異的特性來安排圖案或設計,讓棉製衣物可以簡單又富含變化。

海部的阿波梭織為德島當地帶來了經濟榮景,不止暢銷日本國內,更銷售到海外的中國、朝鮮、台灣。在1919年(大正8年)的高峰期,德島縣內就有超過200間的工廠、起碼雇用了5,000人以上,一年就能生產高達150萬反(たん,日本布料的單位。1反差不多是一件衣服的布料)的布匹。

當年的阿波梭織產業,對德島人來說大概就類似我們看待台積電一樣的感覺。

話說,日本的阿波しじら織(阿波梭織)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左邊是普通的平織法,右邊是海部(圖片出處:株式会社岡本織布工場)。

 

阿波正藍染(あわしょうあいぞめ)

話說,日本的阿波しじら織(阿波梭織)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圖片出處:株式会社岡本織布工場)。

跟阿波梭織休戚與共的,就是為布料染上海洋般藍的「阿波正藍染」。

阿波國所在的吉野川流域,是日本三大易氾濫的河川之一,加上當地溫暖濕潤的氣候,正是藍染的原料「蓼藍」少數在日本適於生長的土地。

阿波藍就阿波藍,為什麼要特別叫阿波「正」藍呢,其實這個「正」是相對於日本其他的蓼藍產地,阿波出產的品質最好,所以才特別冠上「正藍」的稱號,其他的就只能叫「地藍」。

阿波正藍染的發展,開始於日本戰國時代當地大名三好長慶(みよしながよし)打下了種植藍染原料蓼藍的基礎(發展產業是為了爭霸天下呀)。進入到江戶時代後,阿波國德島藩的初代藩主蜂須賀至鎮(はちすか よししげ)更實施了專賣制度,直接把蓼藍納入了藩的保護獎勵政策下。

若單單只是靠本地藩主的保護政策,阿波藍還不至於發展到雄霸日本市場,另一個重要的助攻,是棉花產業在江戶時代的高速成長。

在棉花引進日本以前,日本庶民的主要服裝用料是以麻為主,但是棉花容易抽出纖維進行紡織的特性,以及優秀的保暖力,讓棉花迅速取代麻料成為日本庶民的首選,並在日本各地普遍種植。

好巧不巧,阿波出產的蓼藍又剛好是少數能染上棉布的天然染料(想想看牛仔褲為什麼是藍的),在天時地利人和下,阿波正藍染就這樣搭上了日本棉紡織產業成長的高速列車,繁榮了整個江戶時代,成為德島當地的重要財政支柱。

明治維新後,阿波正藍染結合了本地海部ハナ(花)的「新創」阿波梭織,迎來了更上一層樓的產業機遇,升級成了「阿波正藍梭織(阿波正藍しじら織)」。如上面提到的,這次是跟著新創獨角獸阿波梭織出海,銷售的版圖是整個東亞地區。

可惜好景不常,一個殺手級的發明,瞬間讓產業重新洗牌。

19世紀末,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國化學家拜耳(Adolf von Baeyer)發明了化學合成靛藍染料的方法,製作工序簡單、成本低廉的合成靛藍染料,接下來將在世界各地逐步輾壓、扮演傳統植物萃取藍染料的送葬者。

從1897年化學合成的靛藍染料投入使用,當時全球從植物提取生產了約19,000噸的靛藍,短短不到20年,1914年紀錄到的天然靛藍染料的全球產量就下降到只剩1,000噸,並且在往後的日子還會持續下降……

因為離歐洲的「震央」比較遠,阿波正藍染稍微還有一小段喘息的時間,不過也在1920年代迅速走向沒落。

 

阿波正藍しじら織(阿波正藍梭織)

被德國合成藍染料打到殘血的阿波梭織和阿波正藍染,緊接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又被自己人徹底擊垮。

由於戰爭時的物資管制,棉花作為重要的戰爭物資,阿波梭織的生產直接被國家的戰爭機器叫停。等到1951年(昭和26年)解除管制以後,想要重新生產阿波梭織,除了要面對人才的斷層外,還有阿波正藍染製作工藝的失傳(台灣的客家藍染也是經過類似的歷程)。

歷經多年的努力,阿波正藍梭織重新復活,並在1978年(昭和53年)被日本政府指定為「伝統的工芸品(でんとうこうげいひん)」。

話說,日本的「伝統的工芸品」是什麼?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夠了。

 

阿波梭織的特色

上面說了這麼多,到底阿波梭織有多厲害,讓日本人不惜代價也要重新復興這門工藝呢?

首先,因為阿波梭織的布面有獨特的凹凸結構,所以無形中跟肌膚的接觸面積就比一般平面的布料來得少,穿在身上會相對涼爽,尤其在動輒破30度高溫的炎炎夏日……

另外,阿波梭織的好朋友阿波正藍染,由於是植物性的染料,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笑),藍染的獨特香味具有抗菌和驅蟲效果,而且就像陶器一樣,隨著你不斷的穿著使用,藍染的色調會越來越有屬於你自己的獨特韻味喔〜

 

今天的內容還喜歡嗎?如果你有想要知道的主題或日本工藝,歡迎來信告訴我喔〜

 

你也許會喜歡

無留言

發表留言